——江蘇省漣水中學德育工作側記
在新征程中,江蘇省漣水中學積極踐行“柔和如水、以人為本、以柔化人、柔性載物”育人理念,將“上善若水”的文化智慧融入育人工作之中,確立柔性文化的精神特質,錨定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實施“三四五”改革策略,不斷賦予其新內涵、豐富其新形式、提升其新品位,實現了柔性文化育人思想與現實育人載體的融合,有力保證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實施三類課程
嚴守立德為先
實施思想政治課程,厚植學生愛國情懷。為保證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植人心,學校全面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精心開設黨史學習教育課、校史課、思政課三類德育課程,充分挖掘課程內容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偉大人物高尚情操和時代楷模英雄事跡,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家國情懷、賡續民族精神、永葆愛國情懷。
實施主題教育課程,培養學生公德意識。學校遵循“面向全體、尊重差異、多元發展”的指導思想,利用團隊會、班會活動、文明創建、宣傳日、傳統節日等時機和節點,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品德教育融入學生點滴日常,注重聯合家長、社區等力量,推動育人工作由點到線、聚面成體,有序組織內容全面、形式豐富的文明禮儀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安全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達到“知”與“行”的統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品德和社會公德。
實施社會實踐課程,增強學生理想信念。學校常態化開展國防教育、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各類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錘煉堅強意志、強化責任擔當、樹立遠大理想。其中,“文明服務進社區”“敬老一日行”等活動具有較高社會美譽度,“我向社會發倡議”“我向政府提建議”等活動引起社會關注、政府重視,有30余份倡議收到政府部門回文。這些活動聚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要求,突出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育。
建好四個平臺
做到素養為要
建好活動平臺。學校以體育館、生態環境教育體驗館、生態園和生態環境教育實驗中心為基礎,建成“兩館一園一中心”活動平臺,為學生開展果蔬農作物種植試驗、水生植物水培實驗、家禽飼養實踐、生態環境實驗研究、勞動教育等活動提供了必要場所。
建好研究平臺。學校以省級課程基地為依托,補充制定特色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形成了“人員選擇—團隊組建—課程開發—課題研究”的特色校本課程開發思路。目前,學校已開發國學課程10余種、學科生態課程20余種,編制學生活動指導手冊30余種,開展課題研究3項,發表論文50余篇,形成多個活動成果集,極大豐富了校本課程內容,彰顯了學校特色發展魅力,保障了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建好社團平臺。學校在“鞏固傳統,鼓勵自建”的總體原則下,按照文學、體育、藝術、科技、技能、勞動、志愿服務、宣講、表演、生活十個方向,共建成學生社團160余個,有效助推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其中,戲劇社、科技社被評為“淮安市十佳社團”,戲劇社排演的話劇《雷雨》獲省藝術展演二等獎,足球社運動員獲“市長杯”冠軍和漣水縣“太商銀行杯”冠軍。
建好交流平臺。在交流展示方面,學校以“校際合作為主,競賽評比為輔”為行動準則,積極與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開展合作,推進“學科營、科學營”建設;與省內外著名高中開展合作共建,暢通學生的研學渠道、豐富學生的成長經歷;抓住競賽評比的機會,展示學生良好素養,營造昂揚進取的學習氛圍。近三年,學校學生參與市級以上活動20余次,獲獎230余人次,團體榮獲“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薄敖K省第六屆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話劇表演二等獎”等市級以上獎項12項。
傳承五大主題節
立足生活為基
學校重視傳承和發展讀書節、戲劇節、生態節、體藝節、國學節五大主題校園節,切實加強體育教育、美育教育,豐富了學生校園生活,拓寬了五育并舉的育人路徑,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
近幾年,學校成功建成市級足球特色學校,500余名學生在各級文化、科技、體藝類競賽中獲獎,擴大了學校特色發展的影響力。
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盀辄h育人、為國育才”是學校教育的崇高使命,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是學校德育的基本追求。未來的育人工作中,江蘇省漣水中學將繼續加強教育科研,努力培養具有中國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強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