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江蘇康乃馨織造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國首條家紡行業自動生產線上,全自動開剪機、全自動橫切橫縫機、全自動縱縫機、全自動運輸包裝線在有條不紊運轉,實現了酒店家紡產品從加工到包裝的全程機械化、自動化。今年以來,我市圍繞國家創新型城市創建目標,堅持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經濟發展主戰場,聚焦短板弱項、聚力攻堅克難、聚智爭先進位,諸多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為淮安重塑繁華盛景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在通往未來的征途上,我們將以科技挺起創新發展的‘中軸脊梁’,全面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向著建設綜合性長三角北部創新高地的目標奮勇邁進!笔锌萍季贮h組書記、局長胡長青表示。
瞄準科創主體
推動高精尖技術攻關
接到淮陰工學院的電話后,不到3天時間,困擾企業的技術難題就找到了解決方案,這讓江蘇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彭華龍心里的石頭落了地。
“在新產品產業化生產過程中,我們發現有極少量揮發物,這既影響產品質量,也對環境有些許影響,所以希望能夠研發新的工藝和設備,吸收揮發物,將污染降到最低,但苦于缺乏技術支撐,靠自己的力量無法解決這一問題!迸砣A龍介紹。
就在這時,市科技局面向全市企業征集科技創新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反映問題后不久,彭華龍接到淮陰工學院化學工程學院教授洪坤的電話,雙方達成合作意向,很快解決了難題。
“這一技術不僅能夠加快推動綠色輪胎產業化,還有助于進一步擴大樹脂產品生產規模,企業效益也再創新高。截至目前,企業實現營收超3.5億元、納稅超1100萬元!迸砣A龍表示。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高新技術企業更是帶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今年以來,我市深入開展“小升高”培育行動,統籌做好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企業培育,同時全面優化科技創新支持政策,著力構建“全鏈條”科創企業培育機制,對成長性較好的科創企業,從入庫培育、銀行信貸、股權投資、研發投入、高端發展、引進人才、上市獎勵等方面給予發展支持,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目前,全市形成由2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近600家高新技術企業、近60家創新型領軍企業組成的科技企業集群。
此外,我市結合產業發展實際,突出對研發投入高、全市貢獻大的重點企業的精準扶持,單個企業獎補資金從去年的平均12萬元增長到今年的51萬元,獲獎補百萬元以上的企業有9家,最高達150萬元,更大力度激發企業創新熱情。
聚焦基礎前沿
打造高能級創新載體
日前,江蘇視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蹇錫高院士工作站獲評2022年度省級院士工作站,至此,我市省級院士工作站有3家,數量居蘇北前列,有力促進了高端科技人才引進工作,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創新平臺支撐。
“蹇錫高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們跟他的團隊共建工作站,就是為了通過院士工作站這個平臺,集聚行業最新科技資源,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發展!苯K視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明華坦言,通過院士工作站的努力,公司產品成本較前一年降低6%,產品合格率提升3%,產品設計周期減少1/3,企業在技術創新發展方面再上新臺階。
以載體平臺建設的“一子落”賦能創新驅動發展的“滿盤活”。今年以來,我市啟動平臺建設創新突破行動,注重企業研發平臺培育,支持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加速推動開發園區能級提升,淮安高新區進位幅度位居全省之首。在省內率先探索制定《淮安市產學研合作項目常態化“不見面”登記辦法》,從科技創新供給和需求雙向發力,全面加強與大院大所、創投機構、科技服務機構的合作,推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抓住南京都市圈戰略、寧淮掛鉤合作等契機,積極推動寧淮科創走廊和寧淮“科創飛地”建設,加速推動兩地產業、人才“雙循環”,不斷提升淮安企業的創新能力。
今年全市新增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獲批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累計建成市級以上“兩站三中心”1350個。
優化創新生態
激發全社會“雙創”活力
“在科技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公司拿到400萬元‘淮科貸’貸款,解決了我們在發展規劃中資金方面的困擾,更放心大膽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苯K佳境生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運營中心負責人司思說。作為處于萌芽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江蘇佳境生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低碳透水混凝土增強劑的民營企業,是江蘇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擁有專利20余項,技術水平國內領先。
今年,我市首次推出“淮科貸”金融服務產品,強化科技與金融互動機制,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企業的“淮科貸”貸款給予利息補貼、擔保費用補貼,按企業實際支付利息部分給予最高50%補貼。各合作銀行累計向近千家科技型企業授信“淮科貸”763筆,授信金額38.12億元,“蘇科貸”發放91筆,金額4.05億元,切實解決科技創新型企業融資難題。
“淮安舉辦首屆創新創業大賽,不僅有獎金,獲獎落地項目還免費用廠房,并有產業資金入股。聽到這個消息后,我抱著試試的態度去參賽。進入決賽后,在科技部門的幫辦下,我們在洪澤區成立了江蘇天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企業家出資+專家技術入股’模式促成項目落戶洪澤,一切都很順利,效率非常高!钡谝粚弥袊せ窗部苿摲鍟邉撔聞摌I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楊桂玲說起創業經歷感慨萬千。據了解,該項目已經投產,預計今年可實現產值2000萬元,楊桂玲及團隊也跨出了從“創新”到“創業”的關鍵一步。
優良的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催發科技創新的“種子”在淮安“落地生根”。今年以來,我市接續舉辦中國·淮安創新創業大賽,常態化開展“雙招雙引”活動,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持續做優“科技惠民 四進四送”服務品牌,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精準支持和服務力度,開展創新需求千企調研,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轉型升級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搭建技術成果需求線上服務平臺,定期組織駐淮高校、企業開展交流溝通,將高?萍汲晒皶r推送給科技企業,幫助企業掌握最新創新成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開發科研助理崗位59個。打造淮安科技創新智慧云服務平臺,深化科技創新服務重特大項目專項行動,力爭對上爭取資金突破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