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耕耘展壯志,濃墨重彩繪新景。一座座“口袋公園”串珠成鏈,一條條道路綿延舒展,一個個村莊舊貌換新顏……如今的淮安,城市與鄉村如一枝并蒂蓮,兩處各芬芳:一邊是廣袤沃野、美麗鄉村,承載著物阜民豐的田園生活;另一邊路網密織、廣廈林立,城市品質和功能加速提升。
城鄉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淮安的重要載體。黨的十八大以來,淮安城市框架全面拉大,城市能級不斷提升,城鄉融合加速推進,實現了城鄉建設從“建形態”到“優品質”的跨越式發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提升。
重謀劃 賦動能
拉開城市框架
隨著高鐵高架建成通車、淮安漣水機場升格為國際機場、大運河百里畫廊項目規劃建設等一系列擘畫城市空間新格局的大動作的推進,不僅拉開了淮安城市建設發展框架,從根本上改變了淮安的發展區位、發展速度、發展效益和發展前景,也讓百姓在城市化進程中得到更多實惠。
路網四通八達,暢享便捷出行方式;窗仓鄢青l融合發展,完成 “兩區一縣”區劃調整,啃下優化鄉鎮布局“硬骨頭”,建成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淮安漣水國際機場、淮安新港、市區內環高架等一批具有關鍵性支撐、標志性意義的重大交通工程,確立了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定位。十年來,全市鎮村公交覆蓋率由25.2%提升至100%,全市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車占車輛總數的99.6%,占比全省第一,綠色出行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老城靚化提質,改出宜居幸福生活。以“安居工程”為抓手,淮安直面老舊小區、物業管理、保障房等事關百姓安居的“急難愁盼”問題,以“釘釘子”精神集中攻堅,既立足解決具體問題,又著眼完善體制機制,筑牢安居保障體系。近5年來,全市累計改造老舊小區1847萬平方米、惠及18萬戶居民,完成棚改項目169個、45萬戶群眾出棚進樓。
環境增綠添彩,塑造清新疏朗風貌;窗仓Υ蛟旖K“美麗中軸”和“綠心地帶”明星城市,加大生態修復和空間修補力度,推進綠色交通、綠色社區、綠色建筑建設,精細化改造提升綠地、綠道、綠廊,實現推門見景、放眼是綠,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42.4%、14.5平方米,成為全省美麗宜居城市試點,獲批全國第一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試點城市、全國綠色交通試點城市。
暖民心 促振興
描繪詩意鄉村
走進盱眙縣黃花塘鎮,干凈整潔的水泥路伸向村村戶戶,主題墻繪點綴其間,秀美的庭院里花草掩映,三兩村民在文化廣場上嘮家常。望著煥然一新的村居環境,村民葉桂芳的臉上露出笑容:“現在住得不比城里差,我們趕上了好時代!”近年來,淮安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改善農房5萬余戶,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率100%,農村無害化廁所普及率99%。
洪澤區老子山鎮觀湖溫泉度假村、漣水縣紅窯鎮金雞坨生態農莊、金湖縣呂良鎮湖畔旺屯……今年國慶假期,越來越多的市民來到各田園鄉村感受粉墻黛瓦、裊裊炊煙。十年來,我市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為抓手,加強傳統村落保護,扎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統籌推進農房改善工程、“最美農路”建設、農旅融合發展,切實讓農民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現已完成九批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創建,建成36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和52個市級特色田園鄉村。
發展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農民,拉動一方經濟;搓巺^大角牧風、金湖縣安牧乳業……一個個農業項目落地開花,成為各縣區展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我市將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建立長效機制,拓寬增收渠道,讓農民“錢袋子”更鼓、幸福感更足。今年上半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7.5元,同比增長6.5%,增幅全省第一。
致廣大 盡細微
建設品質家園
要打造宜居宜業的品質淮安,必須做好普惠性、基礎性民生建設,特別是要補齊民生短板,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
辦實事,增能賦能。近年來,我市以民生為本,優質、高效建成一批民生實事項目,休閑廣場、公共服務場所、城市綜合體四處開花,公共文化服務持續優化,城市“15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基本形成,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獲評全國優秀等次,養老多元化服務能力覆蓋率達100%,基本建成“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增的是數量,提升的是品質。十年來,淮安持續強化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和安全文明工地創建,累計獲得“詹天佑獎”“魯班獎”等10余項國家級工程獎項,城市建筑品質大幅提升。
起筆大寫意,落筆繡花功。十年來,我市以“繡花”功夫推動城市善治,城市面貌提檔升級,城市運轉提質增效。一條條不起眼的背街小巷,成為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的縮影;拆違建、治違停,改善百姓生活品質,城市在煥然一新的同時留住了鄉愁。
十年來,淮安社會治理成效顯著,創成網格化社會治理、“無訟淮安”等特色品牌,“陽光信訪”升級版獲評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最佳案例,獲批全國首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
宏圖入懷,時開新境,千里運河仍在不斷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蝶變。在城鄉建設勇毅前行的每一步中,淮安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幸福底色持續擦亮,共同富裕的美好圖景漸次落地,長三角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的風貌日益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