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運動鞋、一身便裝、一個手提包……她很少“坐堂問案”,而是行走于鄉間地頭、工作于群眾最需要的地方。近10年來,她累計辦結案件3600余件,曾創下個人年結案465件的全市記錄。她,就是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法院辦案標兵”的金湖縣人民法院法官雷愛紅。
貼心調解,糾紛止于末端
從事民事審判工作17年,雷愛紅面對“疑難雜癥”時,總是能夠迅速抽絲剝繭、厘清關系,切實把工作做到當事人心上。
村民陳某用自家農用手扶拖拉機拖運糧食,與騎電動自行車的萬某發生碰撞,致萬某腿骨骨折。經交警部門認定,陳某承擔主要責任。
“我提前打了轉彎手勢,是他不注意撞上的,能怪我嗎?”調解中,陳某態度堅決!皠e激動,聽我慢慢分析!崩讗奂t和風細雨地說,“第一,你無牌無照駕駛機動車;第二,按照交通法規規定,行駛中機動車應主動避讓非機動車和行人;第三,雖然萬某存在疏于觀察的過錯,但你看見萬某向你駛來,對事故的發生應該有預見性!
最終,雙方各讓一步,陳某當場履行賠償義務。
雷愛紅認為,民事糾紛處理起來并不難,只要堅持做到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從源頭上把法律關系講明了、把道理說清了,解開當事人的“心結”,自然事了人和。
非訴聯動,匯聚多元力量
寶應湖法庭是金湖法院唯一設在基層的法庭,下轄6個鎮(街),占據全縣“半壁江山”,但只有2名員額法官。
2018年,雷愛紅擔任該庭庭長后,積極開展以控制訴訟存量和壓降非訴增量的“訴源治理減量工程”。她主動協助轄區,將轄區內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休干部、網格員納入“訴源治理減量工程”中。同時,在她的主導下,塔集鎮東方紅村創建“鄉賢評理堂”、前鋒鎮淮武村創建“村民理事會”等多個村民自治組織。
2020年,轄區基層組織累計化解非訴矛盾糾紛1700余起,委托訴前調解案件132件;法庭共受理各類案件439件,較上年減少142件;轄區內84個村(居)中,有23個實現“無訴村居”。
這一年,雷愛紅榮登“淮安好人”榜,并被評為全省法院矛盾糾紛化解先進個人。
駐村工作,化解矛盾糾紛
呂良鎮前進村位于金湖、洪澤、淮安三地交會處。人員流動大,矛盾糾紛頻發。在此背景下,寶應湖法庭主動與該村開展“庭村共建”。
10年前,李某將村里68畝低洼地承包下來,開發水產養殖。由于前期投入較大,經雙方協商,村委會將李某的合同期限向后延長了4年,作為補償。2020年,李某合同到期后,村里重新招標。結果以每年每畝700元的標價,被他人奪得。李某認為現在的高標價,得益于他創造的良好養殖環境,要求村里給予補償。
雷愛紅耐心聽完李某的陳述后說:“當時村里延長承包期,就是種補償方法。養殖環境的改善固然有你功勞,但現在的標價能與10年前相比嗎?這樣的訴求于法無據、于理不通!睆拇,李某再也沒向村里提過補償的事。
“庭村共建”開展3年來,前進村僅發生民事成訴糾紛3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