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網頁游戲 火箭球賽 熱門音樂 黃海軍演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職場 >> 內容

沙老爹熱心幫鄉親

時間:2021/4/14 10:32:17

沙老爹種萵苣,是被逼出來的。

20年前,沙老爹還不老,年紀不過55歲,一家老小攏共分得兩畝地。地少,一季水稻一季麥,沙老爹說,那時候的日子,叫“熬”。

在淮安區漕運鎮沙莊村,耕地資源不足,家家戶戶都一樣。村民們也聽說過不種稻麥種蔬菜,周期短,不僅賺得多,也來錢快?缮城f的地,適合種啥菜,技術上哪學?不知道。

鄰近的清江浦區黃碼鎮,距離沙莊村11公里,是“淮安紅椒”發源地,境內的現代農業產業園,蔬菜品種豐富,種植技術成熟。得知這一信息,沙老爹欣喜不已,騎上自行車直奔黃碼拜師。

有了技術,沙老爹渾身來勁,拿出5分地種萵苣,一炮打響。平均每分地長萵苣600棵,棵棵爭氣,莖肥葉綠,賣給菜販,凈賺3000元,比種稻麥收入翻了一番。

試種成功,心里有底,5分地擴大到兩畝地,種萵苣種出“致富經”、日子越過越有味的沙老爹,在沙莊成了左鄰右舍眼中的能人。此時的沙老爹盤算的卻是另一著棋——幫鄉親。

2011年,機會來了。黃碼鎮蔬菜種植大戶楊建高、陳廣能、許成金急需找地擴大種植規模。這三位種植蔬菜的“老把式”沙老爹都熟悉,也有交情。沙老爹把他們悉數請到沙莊,搞土地流轉,發展蔬菜種植。

沙老爹思路明確:“土地流轉了,建蔬菜大棚,村民不用種地就能獲得地租收入。愿意到大棚里務工的,還可以多賺一份薪金。尤其是村里的低收入戶,打工也不需要跑遠路!

然而村民們的反應出乎三位種植大戶的意料:“地,是沙莊人的命根子,地越少才越金貴,流轉了吃啥?”

土地流轉受阻。沙老爹二話不說,挨家挨戶跑腿做工作,忙活了半個月,流轉土地130畝。為讓村民吃下定心丸,沙老爹干脆挑起大梁,聯合從黃碼請進沙莊的三位種植大戶,外加當地的種植大戶何中海,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從無到有,搭建起90個蔬菜大棚。其中,沙老爹自種大棚9個,面積總計11畝。

10年過去,如今90個大棚種植的蔬菜已從起初的萵苣、扁豆、四季豆,擴展到毛豆、絲瓜、空心菜、茼蒿、韭菜、青椒、皮皮菜等10多個品種,年純收入達90萬元,常年為沙莊村解決留守老人、低收入戶就業60多人,他們中年齡最大的69歲,人均年增收超過1萬元。

10年過去,如今的沙莊人已很少有人稱呼沙老爹的本名——“沙彥青”,用正在四季豆大棚幫忙鋤草的低收入戶胡冬英的話說:“叫他老爹,一是因為他已是75歲的人了,二是因為他有一副熱心腸。叫他沙老爹,親切!”

作者:不詳 
  • 關于我們 | 服務條款 | 法律聲明 | 版權所有
  • 淮安經濟網(www.deportese.com) © 2023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淮安經濟網信息熱線:1930160103@qq.com
  • 蘇ICP備:05024815號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