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網頁游戲 火箭球賽 熱門音樂 黃海軍演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旅游 >> 內容

古城:革命熔爐,紅色搖籃

時間:2020/4/10 15:58:48


  飛馬卷煙廠坐落在山腰,當時無村莊,四周環抱青山綠樹


  新四軍二師衛生部一分所進駐古城四年多,古城人民對傷員和醫務人員像親人一樣,熱心照顧,掩護傷員,解除困難,粉碎掃蕩。


  古城,位于盱眙縣城南36公里,現屬盱眙王店鄉?谷諔馉帟r期南鄰半塔馬頭鄉(現來安縣半塔鎮),西接平原鋪(現舊鋪鎮)、北連時家港(現龍山),東臨高廟(現桂五鎮),屬淮南路東中心鎮,是江淮必爭之地。古城,革命戰爭年代,是紅色搖籃,革命圣地。


  革命熔爐,紅色搖籃


  1941—1945年,在抗日戰爭最嚴峻之際,新四軍在古城創辦淮南公學、醫訓班,為部隊和根據地輸送大批人才。


  淮南公學。1940年8月,在天長縣天王寺創辦淮南聯合中學,10月校址遷至半塔。內設中學班、師范班、政治班、預備班,學員200余名。1941年春,校址遷到盱眙縣古城,鄭伯川任校長,王昭銓任副校長。1943年夏,淮南區委在天長縣銅城建立淮南中學,在六合縣竹鎮建立來(來安)六(六合)中學,1944年春,兩校合并,校址遷到古城,設初一、初二各2個班,初三、高一各一個班,后來開辦師范班,全校共有學員300余名。1945年春,該校改為淮南公學,設普通班、師范班、政工班、藝術班、財經班、衛生班六個班。前4個班在古城街,后2個班在謝家港。張勁夫曾任淮南公學校長,葉錦田曾任黨委書記。


  曾在淮南公學讀書的李海明同志回憶,淮南公學的學生來自各地,主要有革命愛國青年、白區撤退的地下工作者、暴露身份的地下黨員子女、軍隊和地方調干生、干部子女、根據地培養的高小畢業生、黨組織保送的區以上領導干部,擔任區委書記的羅炳輝愛人張明秀同志就是其中一名。王昭銓任副校長,高景平任教導主任,校舍是大地主袁大頭家的一幢房子,一半瓦房,一半草房。沒有課桌,上課時各人坐在自己的背包上,講義朝腿上一放,看書寫字。沒有黑板,用石灰拌鍋煙灰涂在墻上做黑板。沒有書,老師油印成講義發給學生,沒有講義的學生用筆抄。學校只有一盞汽油燈,只有開大會使用,晚上同學們趴在床上圍著小油燈自習。沒有床,就用碎磚、石頭及土坯砌起來,擔上竹笆,放上蘆席睡覺,三間房子最少要睡四五十人。有時敵機盤旋,學生、老師就分散到樹林中上課,情況特別緊張時,學校停課,學生疏散到農民家,情況好轉后,恢復上課。


  據李海明回憶,古城老百姓對學校非常好,對學生很熱情,主動貢獻出菜園地給學生種菜,并指導幫助學生種菜,有時還送些自家種的蠶豆、四季豆、青菜、山芋給學校。學生疏散到農民家時,大娘們自己舍不得吃的雞蛋、細面,拿出來給學生們吃。


  醫訓班。1940年3月,新四軍二師衛生部第一期醫訓班在舊鋪開班,7月遷至古城,學員40余人,學制6—10個月。7月18日,劉少奇在古城參加該班畢業典禮,并作形勢報告。1940年秋至1942年3月,醫訓班改為衛生學校,在古城舉辦第二期醫訓班,學員60名,后因日軍掃蕩,轉移至大劉郢。兩期醫訓班期間,新四軍二師衛生部蔡家港第一分所所長笪根庭主講內科學,韓光成主講藥物學。培訓班畢業的學員分配到連隊,擔任醫務員、護理員,少部分留一分所當見習醫生。


  新四軍二師在古城開辦淮南公學和醫訓班,為抗日戰爭輸送大批革命人才和醫務人員,這是盱眙人民的驕傲,古城人民的榮耀,大山銘記,千秋傳頌。


  


  大辦工業,粉碎封鎖  


  日偽軍、頑匪對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日用商品禁向根據地運輸,給部隊和根據地人民經濟發展、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困難。為了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新四軍及古城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創辦卷煙廠、織布廠,兵工廠,解決部隊和群眾困難。


  卷煙廠。1943年,新四軍二師創辦了新群煙草公司,在小李莊生產飛馬牌香煙,1945年煙廠遷到古城鄉境內,既增加軍隊收入,又解決官兵和群眾抽煙難問題,深受根據地軍民的歡迎。


  香煙很難進入根據地,部隊煙癮大的戰士,無香煙抽,就將樹葉卷起來當煙抽。新四軍副軍長兼二師師長張云逸為解決這一問題,在一次會議上對二師供給部胡弼亮說,我們能不能辦個煙廠,解決干部、戰士抽煙問題。


  自辦煙廠的方案確定后,廠名、煙名怎么定,通過首長認真討論,決定取名為新群煙草公司,生產“飛馬”牌香煙。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購置一臺卷煙機,聘請一名技師,解決印制煙盒的機器等卷煙設備,于1943年上半年,成立新群煙草公司,飛馬牌卷煙廠在銅城小李莊正式投產,日生產香煙600條,全部供應部隊官兵。1945年,日軍節節敗退,抗日形勢逐漸好轉,新群煙草總公司及三個煙廠全部遷到古城境內?偣驹O在古城街,一廠和三廠合并后設在古城東北朱洼,二廠搬至古城西陡山,日產飛馬牌、工農牌、神龍牌香煙約3500條。1946年,抗戰勝利后,新群煙草總公司及煙廠遷到盱眙縣城。


  織布廠。1942年,盱嘉地區七個區分別成立紡織、農具、油坊等合作社,推動根據地手工業快速發展。就紡織業來說,有社員6000多人,紡車3000余架。古城區周崗村擁有新式紡車84架,花園村65戶有紡車68架。1943年,古城區擁有紡車650架,1944年增加到1000余架,還有織布機50輛。1944年2月1日《解放日報》報道,馬壩、舊鋪、古城三區農抗會、婦抗會在民主政府支持下,試制80根頭的紡車取得成功。

作者:不詳 
  • 關于我們 | 服務條款 | 法律聲明 | 版權所有
  • 淮安經濟網(www.deportese.com) © 2023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淮安經濟網信息熱線:1930160103@qq.com
  • 蘇ICP備:05024815號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